独一无二的中医文化

独一无二的中医文化

中医正在以它的神秘和博大的魅力,确切和安全的疗效越来越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中医的独特之处在于:没有哪一种医学象中医这样,与中华传统文化的联系如此紧密,可以说中医既是医术又是文化。无论中医的理论体系、中医的医名、药名、方剂名等都带有中华传统文化的烙印。可以说不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就无法理解中医理论,要想学习好中医就必须先有一定的古文基础。

中国的古典文名著中,有大量的中医治病的详细记录,这说明,中国古代的文人几乎都懂一点医学,事实也正是这样,有的文学大师本身就是医学大家,如《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就是一个中医大家,《红楼梦》中有20多回讲到有关中医中药的事情。

正是因为中医文化的独特性,作为中医主要治疗方法之一的针灸文化被评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评选的标准主要是该非物质文化必须具有唯一性、不可替代性和完整性,而中医针灸恰恰具有这“三性”。这里需要指出的是,针灸获得的称号是文化遗产,这说明世界也公认中医文化的特殊与宝贵。

在中国的历史上,曾经出现了“儒”、“道”、“佛”等三种影响较大的传统文化。中医在发展中也吸取和借用了“儒”、“道”、“佛”三种文化中的精华。如“道”文化中的太极阴阳说和解释自然界物质运动变化的八卦说,其中中医借用阴阳说奠定了人体体质阴阳动态平衡的整体治病理念;借用八卦学创立了“五行”(金、木、水、火、土)对应相关脏腑生理病理的变化规律学说,用以指导观察和确定有关脏腑病症的治疗原则。但是中医的阴阳学说己经不仅是简单对立统一,更不是阴阳算命先生的把戏,而是和人体的气血、脏腑、生理功能、病理变化、药物气味、治疗法则等进行结合的综合理论体系。又如“儒”文化中的“和为贵”的和谐文化,也在中医中有所体现,中医治病讲究调理与平衡,通过治疗手段达到人体与病邪和谐相处的目的或者改善体内环境,让致病因素自行退出。而不是象西医采取消灭和对抗的办法,在杀灭致病因素时把人体健康的东西也一同杀灭,病治好了,人的元气也消耗得差不多了。中医的“大医精诚,悬壶济世”的理念中也带有佛教文化中“潜心修佛,普渡众生”的影子,中医中的养生文化也有佛教文化中的戒欲、戒色、戒贪、戒懒、静心等文化烙印。

在中医方剂中不少方剂的名称也带着浓厚的中华文化气息。如原在道家看风水时用的白虎和青龙之名,中医借用来给治疗阳明经热盛或外感之邪入里的实热症的方剂起名叫白虎汤,给用来治寒饮症的方剂起名叫青龙汤.这两个方剂都有是千古名方,一个治热, 一个治寒,共同保卫着人类的健康.其中白虎汤在50年代与乙脑斗争中大显身手.在西医无有效手段对付乙脑大流行的情况下,当时的中医用白虎汤治好了大量的乙型脑炎病人。在中医方剂中还有补中益气的”四君子汤”,比喻该方剂中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象四位君子,共同携手为健脾益气效力。治疗心情不畅导致的胸闷胁痛的方剂”消遥散” ,只看方剂名便知该方功用,服用该方剂就会使人心宽舒畅,消遥自在…

在中药药名中,也有不少带有文化烙印的名称。如地龙,是蚯蚓晒干后经过炮制的入药部份。中医认为蚯蚓为地下善于爬行穿越之物,用蚯蚓做成的药有很强的活血去瘀之力,就如地下龙行,故曰地龙。又如当归这一味药,李时诊在《本草纲目》中是这样介绍的:“时诊云:古人娶妻为嗣续也,当归,调血为女人要药,有思夫之意,故有当归之名。正与唐诗“胡麻好种无人种,正是归时又不归”之旨相当。通过这段文字,李时珍把当归养血、调经、种子的功用及药名来源的典故娓娓道来,让人印象深刻。

总之,独一无二的中医文化也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组成部份,它里面蕴含的人文理念与文化内含博大精深,学习中医文化 ,既可以提高我们的国学水平, 也可以增加我们的医学知识,还可以完善我们的内在修养,愿中医文化在国学振兴的热潮中受到更多人的关心和喜爱。

上一篇暂无
下一篇暂无